关键基础材料和新材料将迎风口!四部门联合发文,打造一流石化化工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、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

关键基础材料和新材料将迎风口!四部门联合发文,打造一流石化化工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、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

  • 2022年09月19日 09:27
  • 来源:中国铁合金网

  • 0
  • 关键字:关键基础材料和新材料,石化化工、钢铁,有色金属,建材,新材料产业集群
[导读]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,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,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。
中国铁合金网:
 

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,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,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。然而,原材料工业质量发展基础不够坚实,还存在“货架产品”供给不足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不够、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,亟须尽早从政策层面加以统筹引导,加快促进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不断提高供给质量,推动原材料工业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。为此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《原材料工业“三品”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。

《实施方案》按照“供给引领、市场主导、创新驱动、标杆示范”的基本原则,提出了2025年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。

 

 

 

到2025年,高温合金、高性能特种合金、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,标准、计量、认证认可、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,制修订500个以上新产品和质量可靠性提升类标准,全面推动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建设,培育一批质量过硬、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。

 

 

到2035年,原材料品种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,形成一批质量卓越、优势明显的企业和产品品牌。

 

 

图片

《实施方案》围绕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三方面提出9项重点任务和3项重点工程。其中,三项重点工程如下图所示:

增品种

实施关键基础材料提升行动

围绕增品种,《实施方案》从优化传统品种结构、丰富新材料品种、发展绿色低碳产品等三方面提出要求:

优化传统品种结构。加快淘汰低端、性能重叠的类似牌号,推动钢材、铝材、水泥等主干品种体系化发展。加快钢材、玻璃、陶瓷等传统产品升级换代,挖掘绿色建材、铝材等消费潜能,不断提升传统产品竞争优势和竞争效率。

丰富新材料品种。实施关键基础材料提升行动,完善新材料生产应用平台,优化上下游合作机制,聚焦高性能、功能化、差别化的新材料产品,重点发展高温合金、高性能特种合金、稀土功能材料、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。实施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动,积极培育石墨烯材料、量子材料、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,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,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的支撑作用。

发展绿色低碳产品。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,大力发展碳捕捉等节能降碳技术。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,发布绿色低碳方向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,加快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、认证、标识体系。

提品质

推进行业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建设

《实施方案》从推进全面质量管理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化质量技术基础三方面开展提品质。

一是推进全面质量管理。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,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追溯机制,推进行业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建设。推动质量分级市场化采信机制,支持开展质量标杆典型经验遴选活动,鼓励企业制定产品使用说明书。

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。加强创新人才培育,整合创新资源,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紧密结合。开展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验证,强化上下游协同创新和质量管理联动,形成一批专用工业软件。加强原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创造和储备。

三是优化质量技术基础。推动建立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引领质量提升的标准体系,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标准进行质量自我声明,开展国际标准对标达标行动,加快我国标准国际化进程。加强原材料产业计量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,推动新材料产品、绿色产品认证和技术成熟度综合评价及示范。

创品牌

培育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

在创品牌方面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,增强品牌培育能力、营造品牌良好氛围、完善品牌服务体系等三项重点任务:

增强品牌培育能力。强化品牌和商标品牌战略,鼓励原材料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。加大品牌培育实施指南宣传推广力度,推动原材料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。建立原材料工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,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活动,开展百种原材料产品优质品牌试点示范,遴选百个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。同时,在原材料领域培育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打造一流石化化工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、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。

营造品牌良好氛围。编制重点行业品牌发展报告,加强品牌宣传。推动优势企业“走出去”,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,增强全球用户对中国原材料品牌的认同感。

完善品牌服务体系。鼓励企业强化产品研发先期介入、后期服务持续跟踪改进的服务模式,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。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服务体系建设,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,加强对原材料商标品牌培育帮扶指导。

来源:国装智库、世界金属导报

 

  • [责任编辑:kangmingfei]

评论内容

请登录后评论!   登录   注册
请先登录再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