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

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

  • 2025年10月20日 08:59
  • 来源:中国铁合金网

  • 0
  • 关键字:电力 硅铁
[导读] 市场体系初步形成。市场空间覆盖省际、省内,时间覆盖多年、年度、月度、月内和日前、日内现货交易,交易标的覆盖电能量、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;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已突破80万家,售电公司超过4000家,零售用户通过零售市场购电规模显著扩大,独立储能、虚拟电厂、负荷聚合...
习近平总书记在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》中指出:“要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,改进电网成本监管,降低电价”;在《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》中指出:“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,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,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,既有力推动了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、安全高效、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形成,也为能源电力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新动能。
 
  市场体系初步形成。市场空间覆盖省际、省内,时间覆盖多年、年度、月度、月内和日前、日内现货交易,交易标的覆盖电能量、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;全国电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已突破80万家,售电公司超过4000家,零售用户通过零售市场购电规模显著扩大,独立储能、虚拟电厂、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。
 
  市场规则基本完备。以《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》为基础,电力中长期、现货、辅助服务三大交易规则为主干,市场注册、计量结算、信息披露作支撑的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初步建立,有效解决了各地市场规则碎片化、差异化问题,打破了地方保护和省间壁垒,实现“一地注册、全国共享”,保障了电力市场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。
 
  市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。全国电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,网架结构和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,“西电东送”工程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,为能源资源大范围配置提供有力支撑。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,着力畅通配电网“毛细血管”,加速推进城乡配电网一体化发展。
 
 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。“计划电”向“市场电”转型进程稳步推进,电力市场化交易比例稳步提高。2024年,全国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1.4万亿千瓦时,较2016年增长超过10倍;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.1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6.2万亿千瓦时,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由17%提升至63%;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为9569亿千瓦时,占新能源发电量的52.3%。
 
 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,当前电力市场仍面临交易模式、产品体系、交易规则和电价体系等协同和衔接不足问题,制约了统一电力市场运行效率。这些问题既是挑战,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。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,强化制度、监管、技术多维度协同,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。
 
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
 
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: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既是攻坚战,也是持久战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,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,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,要深入贯彻“五统一、一开放”的基本要求,促进电力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等各环节更加畅通,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协调,实现电力交易更好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需要,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。
 
  统一制度规则。加快完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相关法规及标准体系,推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标准、规则、政策协调统一。坚决破除地方保护、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,规范市场竞争和政府行为。细化电力市场运行规则,进一步保证电力市场的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。顺应新型电力技术、信息技术、低碳技术发展趋势,优化完善电力市场规则制度和技术标准。完善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的相关规范,丰富绿电交易方式。
 
  统一基础设施。持续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改造,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,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、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安全水平。加快发展分布式电源、多能互补、新型储能等新产业,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由传统的“无源”单向辐射网络向“有源”双向交互系统转变,逐步形成大电网为主导、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发展格局。
 
  统一要素市场。优化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机制,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、高效流动。强化、规范长期送电协议。拓展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范围,充分发挥省间现货市场灵活互济作用。强化各省级电力市场功能性统筹和标准化设计,统一各省级电力市场总体框架、核心规则及与各市场衔接方式。
 
  统一商品服务。健全完善电能量市场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并重的市场体系,在不断完善电能量市场现货和中长期市场的基础上,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设立流程和辅助服务费用传导机制,实现电能量市场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。
 
  统一监管机制。提升执法效能,构建公开透明市场环境。完善电力市场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、数字化监管等方式,加强各类监管衔接配合,着力提升监管效能。健全电力领域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。强化电力市场监管执法,避免多头执法、重复监管和一事多罚。
 
  扩大市场开放。推动“一带一路”能源合作,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。加快构建我国能源互联网,打造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电力体系,全面提升我国能源发展质量,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能源电力互联互通,形成一批跨国跨洲电力联网通道,逐步推动清洁能源全球范围高效配置。
  • [责任编辑:jyt]

评论内容

请登录后评论!   登录   注册
请先登录再评论!